博士,东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一直从事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创制研究。获国家杰米乐 登录入口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农业部“神农英才”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发明一等奖7项。
博士,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始创主任、天津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PNAS等高水平杂志,论文引用超13000次,获得超过50多项海外授权专利,获得杜邦青年教授奖、美国空军青年研究员奖、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杰出研究奖等。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3年),兼任中国厌氧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厌氧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开发了厌氧微生物长期保藏和高通量筛选平台,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厌氧微生物模式物种保藏中心(CCAM)(保藏量1400种+);提出了厌氧微生物高等阶分类单元20个(新科以上);分离了非广古菌门产甲烷古菌(Nature 2024),证实了第五条产甲烷代谢新途径(Nature 2022)。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集成和培育等8项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纽约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中心兼职教授,中国食品学会酶制剂分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东方英才。主要研究方向是酶分子的智能化精准设计及应用开发,其团队是是国际上最早开展酶分子精准设计的团队之一,提出的“近进攻态高效计算设计理论”已经成为目前酶分子的计算设计的主流思想之一。基于这一理论,建立了干湿实验结合的“S.M.A.R.T.”智能设计平台,实现大量高性能工业酶的设计改造,并在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应用,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微生物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和益生菌合成生物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Discovery, Nucleic Acids Res, Appl Environ Microbiol, ACS Synth Biol等期刊,获得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根力多股份副总经理,北京多美源农业碳循环技术中心总经理,北京溯农科技董事长,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获得者,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负责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3项,获得荣誉:河北科技大学大学生成长导师,2021年邢台市英才计划引进人才,邢台五一大工匠,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英国布里斯托一等学位硕士毕业,善于利用工业自动化和农业技术知识相结合,解决农业碳循环障碍问题。
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研发工程师岗位。主持乙醇梭菌蛋白在仔猪、肉鸡饲料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工作,并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将乙醇梭菌蛋白适用范围从鱼类扩大至仔猪、肉鸡;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两项:《直接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发酵制品类饲料添加剂生产菌株鉴定 第1部分:细菌菌种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饲料原料 乙醇梭菌蛋白》行业标准;参与及撰写专利9项;参与及撰写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与撰写英文期刊论文1篇。
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米乐 登录入口协会氨基酸分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化肥行业17年,负责微生物研发生产11年,分管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的管理工作。
博士,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于微生物学国际领先杂志ISME J(IF=10.302;Nature子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多项奖励。曾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监测项目。2016年,创立并组建慕恩生物农业研发团队,完成慕恩生物从微生物菌株到终端产品的“Culture-To-Product”平台的建立。现任慕恩生物农业事业部 COO(首席运营官),全面领导农业事业部市场、品牌及销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