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m6)官方网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过程—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过程
发布:2024-11-01 03:33:05 浏览:

  没有生物反应器及传感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就不可能有现代发酵工程的出现。

  另外,所有生物技术领域还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DNA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等,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

  德国人柯赫(1843-1910):细菌学的奠基人。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面包。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以造福人类。

  在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今天看来,上述诸方面的发展,还只能被视为传统的生物技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高技术的诸要素。

  1972年Berg首先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

  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发酵化工原料丙酮、丁醇。20世纪50年代,在青霉素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带动下,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大量涌现。

  20世纪6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遗传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细胞学的理论被应用于生产而产生了细胞工程。

  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它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技术。

  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悬浮培养法),

  支撑:它以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几乎所有生物科学的次级学科为支撑;

  又结合了诸如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从而形成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人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米乐M6 米乐平台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称为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

  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入了科学的轨道。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例如,没有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及阐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没有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DNA与蛋白质的关系等理论上的突破,没有发现DN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就不可能有基因工程高技术的出现;

  没有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以及细胞融合方法的建立,就不可能有细胞工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