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核心示范区召开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盐碱地分区改良和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现场观摩会。
据任务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玉义介绍,通过微生物种类和功能互补进行有机组合,不断优化配方,他们历经多年联合攻关,在小麦、玉米、向日葵、水稻等多种作物开展试米乐M6 米乐平台验示范,目前已形成集采用种子包衣、水肥菌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的轻中度盐碱地轻简化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在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进行验证,在有效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作物的盐碱耐受性和作物单产。
会上重点观摩了“微生物抗逆增效技术”在轻中度盐碱地上的田间试验效果。田野中不同试验处理一字排开,差异一目了然。专家组现场理论测产表明,微生物强化技术实现增产12.3%。
“与试验对照相比,采用种子包衣、水肥菌米乐M6 m6米乐一体化和种肥同播等微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的小麦株高及有效分蘖增加明显,可显著减轻盐碱条件下对小麦的胁迫程度。”子任务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晓霞介绍,微生物强化技术依托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资源优势,结合盐碱地作物类型及土壤类型等特点,筛选出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盐碱地适生有益微生物。
“我院盐碱地分区改良和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重大任务聚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级各类资源和优势科研团队,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参与,共同打造一体化攻关体系。”李玉义表示,随着该重大任务深入实施,将微生物强化技术与耐盐作物品种、多元有机培肥、优化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集成运用,可为我国华北及其他盐碱类型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米乐M6 米乐平台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