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的遇合正在加速演进,最新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成果不断进入传统制造产业巨头的视野。近日,在深圳举办的一场群英荟萃盛会,将参会代表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被视为第五代生物科技前沿的合成生物学上。
12月5日,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此次会议汇聚科研、教育、产业等各界嘉宾于一堂,围绕“合成生物制造 驱动经济发展”主题,共议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新模式和新动能。会议上,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十分乐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并阐释了茅台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生物经济新赛道的思考。
近年来,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合成生物学正凭借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多个行业带来新一轮腾飞机遇,其中就包含了白酒酿造产业。贵州茅台作为传统制造业巨头带头入局,不仅意味着第一代生物科技与第五代生物科技的跨时空对话,更代表了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迎来新动能,有利于产业各方共同构建高质量生物制造产业生态,以及形成高水平创新型集米乐M6 m6米乐群。
在大会的高端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药产业、基因测序服务行业、传统食品制造工业、高校科研等机构的各方代表,热议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造就的风口。贵州茅台作为传统食品制造工业代表,以其庞大的企业体量和多元化的科研成果应用场景,展现出了对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举足轻重的赋能意义。
作为传统酿造产业,白酒属于第一代生物科技范畴,蕴含了许多生物经济的基因,从微生物到微生态,从菌系到酶系,既是传统酿造技艺的科学内涵,又是生物科技研究的重要对象。
仔细考察贵州茅台酒的制酒工法,工匠们必须充分调动、平衡微生物的积极性,使酿造微生物在不同轮次之间进行群落演替,并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多样性,确保充足的微生物来源、适应不同微生物生长条件的要求,才能造就一瓶瓶富有独特风味的茅台酒产品。
中国传统白酒的命脉在于微生物,因此,持续不断地破解微生态的“黑箱”,也就成了贵州茅台几十年来孜孜探求的科学课题。
今年1月,由茅台牵头完成的《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蛋白质组解析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意味着贵州茅台的微生物研究探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茅台酿造过程存在哪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来自于哪里”“微生物间怎么相处”“这些微生物都起什么作用”四个核心科学问题解锁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代生物科技还有很多没有搞得太明白的‘黑箱’。”王莉在高端圆桌论坛上的详细阐述,让现场嘉宾更为深入的了解到白酒酿造微生物体系的高度复杂性。“由于茅台酒生产过程菌系、酶系、物系非常复杂,虽然对微生物研究做了60多年,但还是有很多‘黑箱’,所以在工艺控制过程中,仍需依靠工匠经验,虽然近年来也有很多数据辅助,但专业化程度仍然需要提高。”
实际上,从另一个视角解读,这也意味着我国传统白酒酿造产业与新兴合成生物学科研成果的遇合中,极有可能碰撞出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和飞跃“火花”。
从近两年来贵州茅台的频频动作来看,例如持续加码投资创新型合成生物公司,支持助力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的举办,以及此次高规格参与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均表明其紧抓合成生物学、引领新一轮产业机遇的战略意图和决心。
而在本次大会的高端圆桌论坛上,王莉更进一步将传统白酒制造业借助合成生物学科技成果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定义为“三化”。
路径之一是专业化。白酒酿造的微生物体系高度复杂,既造就了白酒产品的丰富风味,也使得酿造环节中充满不确定性“痛点”。如今,面临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的机遇,贵州茅台将借助合成生物学前沿手段研究清楚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和平衡。“这个意义非常大,如果我们能把这条路跑通,对于中国很多传统发酵的食品都很有指导意义,因为多样性是传统发酵食品的核心,但也希望终产品能够稳定、一致。”
路径之二是数字化。如何运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技,帮助贵州茅台在制曲制酒更多功能微生物快检等方面大幅度提升效能?不久前,贵州茅台参与的“拉曼流式分选仪在多领域的应用开发与示范”科研项目获得重要进展,正显示了贵州茅台加快数字化步伐的思考及实践。
路径之三是绿色化,这也是在本次会议上贵州茅台发布“茅台揭榜挂帅榜单”的取径切入口。合成生物学助力酒企绿色化路径升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例如,传统白酒酿造环节产生的不少副产物,尤其是大量窖底水和废弃酒糟,实际上都属于高营养,如何充分地循环利用以推动绿色发展并提高白酒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十分考验传统酒企的科技硬实力。据悉,贵州茅台已开启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探索以合成生物学前沿成果处理窖底水的技术新路线。
“茅台揭榜挂帅榜单”的两个科研项目——“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覆膜研究”,以及“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酒瓶)底座研究”,率先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各方开放了科研合作需求,这正是合成生物学和传统白酒酿造在绿色化路径实现共融共荣的初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推动传统白酒酿造加快转型升级,贵州茅台战略性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必要性还在于助力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天花板,开辟生物经济方面的新赛道。对此,王莉认为,于传统行业而言,不管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产业增长总会有“天花板”,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我国白酒产业逐步迈入存量竞争时代,面对日益显著的新周期新特征,传统白酒企业亟需通过拥抱科技创新,加速打开新的转型升级突破口,开辟新的蓝海赛道。另一方面,名酒品牌扬帆出海闯荡国际市场的需要,也反过来激励酒企必须耐下心来强化创新驱动科技硬实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生产优势——或许,从这个视角来解读贵州茅台为何选择在此时率先加快加码布局合成生物学的新赛道,更能切合白酒行业新形势发展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