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近日按法定程序同意两家企业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两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
据健康界统计,目前已有35家生物科技企业尝试登陆科创板,在156家科创板申报企业中占比达到了22.4%,足以见得科创板正在成为生物科技企业谋求融资的重要战场。
9月23日,上交所官网显示,申联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联生物)、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双双注册生效。
申联生物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35970万元,是国内第一家合成肽疫米乐M6 米乐平台苗生产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在国内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市场,申联生物的销量保持领先。该司上市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低于10%,融资金额为4.5亿元。
根据申联生物最新的科创板上市招股书,公司目前产品主要为猪用口蹄疫疫苗,公司经营业绩与我国生猪数量密切相关。在上半年我国生猪整体养殖规模同比下滑20%左右的情况下,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20.86%。
该司预计2019年前三个季度月营业收入为2.22亿元至2.23亿元,与上年同期2.42亿元相比减少8.18%至5.70%;预计2019年1-9月净利润为7428.67万元至7849.63万元,与上年同期8161.18万元相比减少8.98%至3.82%;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048.59万元至7469.55万元,与上年同期7712.56万元相比减少8.61%至3.15%。
此前,生物医疗领域的超低温存储技术一直由国外品牌垄断,国内生命科学机构和生物医药公司也几乎清一色使用“洋品牌”,直至近年海尔生物通过自主研发,独立掌握了超低温制冷系统设计等多项核心技术,才打破国外垄断,部分产品技术水平甚至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超越。
根据海尔生物招股说明书,公司依靠较高米乐M6 米乐平台的核心技术壁垒,在报告期内开展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87%、77.25%、76.64%和76.10%,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42亿元,同比增长35.45%,市场份额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且相关核心技术及对应的专利均为公司独有或掌握,能够满足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低温深度及恒温控制需求。
而本次海尔生物拟发行股份不超过7926.794万股,且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融资金额为10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35家生物科技企业先后尝试登陆科创板,约占科创板申报总数的22.4%。
其中,除了微创心脉、南微医学、微芯生物、热景生物4家已注册生效的企业外,5家企业因财务资料过期暂时处于中止审查,3家企业宣布终止审核,剩余的23家仍处在正常审核流程当中。
从审核情况来看,目前科创板拟IPO生物科技企业共35家,其中,1家企业处于已受理状态,13家企业已问询,2家已通过上市委会议,7家企业已提交注册,5家企业中止审核,4家已注册生效,3家企业宣布终止审核。
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家企业拟登陆科创板(硕世生物、祥生医疗、吉贝尔、博瑞米乐 登录入口p://www.hueybiotech.com target=_blank>米乐 登录入口生物、前沿生物、泽璟生物、浩欧博生物、南微医学),位列第一,其次为上海7家(美迪西、申联生物、赛伦生物、复旦张江、三友医疗器械、昊海生物、微创心脉)、北京5家(神州细胞生物、天智航、热景生物、佰仁医疗、诺康达)、广东4家(普门科技、百奥泰、贝斯达、微芯生物)。
尽管现在多家医疗企业扎堆谋求科创板上市,但在严格把关、切实履责的金融行业大背景下,这条路并非想象中那样平坦。目前已有诺康达、贝斯达、苑东生物三家医疗企业均在经过上交所问询后黯然退场。
一方面,医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的先进性,而这恰恰是很难进行价值判断,也很容易发生变化的指标。因此可以看到,科创板上市委在迈得医疗、热景生物等医疗企业的上会审核过程中,均对企业的专利技术、科技水平进行了重点关注。
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的销售模式一向被认为是孕育灰色地带的温床,尤其“两票制”实施之后,企业经销模式可能存在风险也成为上市审查的一大重点。以8月29日终止审核的苑东生物为例,在已经进行的四轮问询中,上交所先后就“推广服务费高企、合作模式存疑、销售数据的真实性”等问题发出灵魂拷问。无独有偶,首批上市的南微医学也被要求说明“两票制”对原有经销模式的影响。
日前,证监会推出提出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可以看出,在当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监管和市场对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的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对此指出,未来一段时间科创板将继续是证监会的头等大事,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一系列在科创板中试验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将被推广到创业板、中小板等其他板块。特别是注册制推广的第一步,可能在深交所的创业板落地实现。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工作是股票市场长期牛市的微观基础。”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相比于2014年新国九条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的层面上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12条是通过严格把握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口,通过退市制度、并购重组制度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以更加市场化的机制来实现上市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更长久更有效。